最新创建圈子
减量化纸包装助力我国首个“零碳”物流园区
10万平方米的屋顶光伏发电设备,10个月的累计发电量就相当于4000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。通过碳交易与价值链优化,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,实现园区的二氧化碳“净零”排放。
日前,位于港务区的京东“亚洲一号”西安智能产业园获得由北京绿色交易所和华测认证(CTI)颁发的碳中和认证双证书,成为我国首个“零碳”物流园区。这也是西安在擦亮绿色发展底色,以低碳循环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光伏屋顶面积相当于十余个足球场
“黑灯”作业1分钟省出一个家庭一年半用电量
近日,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京东“亚洲一号”智能产业园,该园区于2019年投入使用,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智能物流中心之一。园区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,相当于40多个标准足球场,日均处理订单量超过50万件。
与传统的物流产业园不同,这里处处可见绿色低碳的基础设施和“黑科技”。园区内所有屋顶都配备了容量为9MW的光伏发电设备,总计10万平方米的光伏屋顶占据了园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,且已并网发电,为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。
这些绿色电力白天可供园区办公照明使用,夜间可通过“汽车+车棚+充电桩+光伏”的项目试点,为电动新能源车充电。数据显示,仅去年1月-10月就发电约8500MWh,相当于近4000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,较火力发电可节省燃煤近2600吨,较采购市电减少碳排放量约5670吨。
记者在“亚洲一号”里看到两套大型自动化立体存储系统,高达22米,有着12层阁楼货架,存储效率是普通存储的3倍。存货量25万余件的1号自动化立体存储仓库非常安静,空旷的空间只能听到堆垛机按照电脑指令在轨道间自动穿梭的声音。如此巨大的仓库里,只有3位工作人员在做辅助性操控工作。
与“灯火通明”的传统物流仓库不同,自动化立体存储仓库是“黑灯”作业模式,借助智能控制平台,不需要开灯,订单到达后,系统自动从仓库调货出库;没有传输任务时,传输装置可以在1分钟内自动断电,省电又省心。据测试,平均1分钟,智能设备通过“黑灯”作业可以省电2283度,相当于一户普通家庭一年半的用电量。
瓦楞纸减重每年可节省20多万吨纸浆
胶带按毫米瘦身一年省4亿米
货物进入分拣中心需要包装,这也是传统物流中的“高碳”环节。京东物流西安“亚洲一号”智能物流园自动化立库负责人杨星告诉记者,看似不起眼的纸质包装里面也有“低碳”讲究。
在欧美发达国家,90%的纸质包装箱都采用的3层瓦楞纸箱,国内的3层纸箱使用比例仅有40%。京东目前使用的3层瓦楞纸包装箱比例超过95%,能确保每个纸箱重量不超过400克,仅这一项,每年就可节省20多万吨纸浆。
为了做到“低碳”,封箱胶带也进行了“瘦身”,将其宽度从53mm降至45mm,且明确规范封箱胶带禁止层层缠绕。通过这样毫米级的技术革新,京东一年内省了4亿米胶带,可以绕地球10圈。而通过仓内无纸化作业以及电子面单,仅2020年全年京东就减少纸张消耗1.3万吨。
打包环节的低碳硬科技也不少,通过磁悬浮打包机、气泡膜打包机、枕式打包机、对折膜打包机等18种智能设备组成的全链路智能包装系统,极大地降低了包装材料的消耗。杨星说,这套系统有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名字——“精卫”,寓意减排要像精卫,点滴成渊、锲而不舍。
在分拣中心,记者还看到,“小件分拣机”上有序运行的货物全部都是自动化分拣。据了解,仅这一条生产线设计日产能就达近50万单,其运营效率是传统操作方式的10倍以上。
在这些物流科技的加持下,西安消费者线上购物体验更加舒适、便捷,上午下单,下午就可收到货。